多地开展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一瞥
- 发布日期:2023-03-23
- 浏览次数:312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阶段,住有安居仍是广大农民群众最质朴的愿望。河北昌黎、云南保山、陕西安康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围绕农民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想,把提升农房质量安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在安全上守底线、在品质上促提升、在居住环境上求突破,努力让百姓住上好房子、享受好环境、过上好日子。
河北昌黎:危房改造高位推进
蓝天白云下,一条条蜿蜒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一户户翻建维修的农房院落鳞次栉比,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陆续告别旧房,欢欢喜喜地搬入新居,一幅崭新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展开。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刘台庄镇刘台庄二村的刘洪五、刘洪陆兄弟是聋哑残疾人,原与两个哥哥挤在面积不大的老屋里,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十分艰苦。不久前,在昌黎县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兜底保障政策支持下,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帮助兄弟二人新建了60平方米保温节能房。只见房间内窗明几净,水、电、暖样样齐备,前厅后厨一应俱全,圆了兄弟二人多年来的安居梦想。虽然讲话困难,但他们却逢人就指着新房咿咿呀呀地比划着,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在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昌黎县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民生实事,实行高位推进,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与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行动等相结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牵头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为全面完成改造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将全面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保障对象、认定方式、申请程序、保障方式、建设要求、补助标准、兜底政策等诸多环节作出明确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分工协作,落实农房动态安全监测机制和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帮扶,从政策上保障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昌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负责人董国庆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328户、农房抗震改造387户,建设村级安全保障房屋45套,拨付各级补助资金13762.7万元。
云南保山:提升注重百姓需求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改造,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村民常秀芹的房子又有了新变化。来到厨房,墙面、屋顶和地面焕然一新,崭新的灶台功能实用,增设的插座开关和照明设备不仅用起来方便,也多了几分现代气息。“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很好。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刚刚解决了原来住危房的问题,现在又帮着我们改善居住条件。要是没有好政策,我家省吃俭用,要攒钱好几年才能搞点变化,不可能那么快住上这样的房子。”常秀芹的满足溢于言表,“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为统筹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改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保山市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申报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农村危房改造接续支持)试点项目。围绕建设“结构安全、分区合理、功能完善、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特色突出”宜居农房的目标,结合本地实情,在隆阳区、施甸县等4县区选择8个自然村列为试点,在保留民族优秀传统建筑风格和满足安全稳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提升卧、厨、厅、卫功能和保暖、隔音、防火等性能。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户发力,引领农房建设的合理化、现代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尤其注重农户实际需求,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开展工作,入户调查梳理短板弱项,发动群众积极配合,提出合理需求,再制定‘一户一方案’。”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科长李森林表示,实施过程结合乡镇村组实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丽家园,取得了住房功能改善、群众收入增加的双赢效果,“比如隆阳区两个试点村共实施198户,已发放劳务报酬18万元,吸纳本地务工人员30名。”
陕西安康:小改造实现大提升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的“牛岭红色农舍”正式开门纳客。农舍主人寇玉峰在院子里招呼着亲朋好友,身后那座两层的小楼以及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得到“升级换代”。有了新房子,寇玉峰如愿干起了自己的小事业。
“像寇玉峰这样的改造户,去年全区共试点实施了209户,通过前期调研摸排,结合村庄建设和农房现状,科学选定改造示范农户,加强技术指导,真正达到了改造范围集中、改造标准统一、改造效果凸显的要求。”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高选说。
汉滨区地处秦巴山区,受秦楚文化影响,民居大多具有白墙、小青瓦的典型特征,规模小、形体简单,多以散点形式分布于山区。在实施宜居农房改造过程中,汉滨区力求实现农房品质、村庄环境、生活理念的“大提升”“大转变”。在农房改造中,该区充分挖掘本地人文底蕴、民俗风情,将乡土文化、乡村风貌和现代功能充分融入设计,凸显村庄个性特色。县河镇宜居农房改造以红色文化为底蕴,充分彰显牛蹄岭战斗遗址元素,使宜居农房更具地方特色;五里镇张营村、沈坝镇桥头村实施的宜居农房改造以乡土文化为基调,充分使用当地环保材料,避免大拆大建,注重打造山水田园式建筑,改造后的农房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在完善内部功能方面,当地注重厨房、餐厅、客厅、卧室、卫生间等基本要素配备,坚持“政府改面子、农户改里子”的主导思路,积极调动群众自觉性,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农房改造,充分发挥补助资金效益。
“政府把房子外立面和附属的厨房、厕所都帮我免费改造了,我就更想自己动手把里面重新拾掇一下。现在里里外外都是新的,农庄生意一下子就火了,真的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寇玉峰乐呵呵地向客人介绍道。
摘自:住建部网站